第六百六十七章 催化剂工艺
  翌日。
  吃饱了九转大肠的弗兰奇,一马当先,杀向了西捷工厂。
  他与韦尔斯坐镇生产线中央负责聊天,另外两名英国人,负责检查整条生产线和生产工艺。
  一会的功夫,两人就记了好几页笔记本,并且还在收集中。
  弗兰奇也说不清自己想要什么结果,于是趁着气氛松泛下来,笑着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新一期《自然》,道:“杨先生,祝贺你的论文在《自然》发表,年仅二十岁,就在世界最好的期刊上发表了文章,我的同事们都为您的成就表示惊叹。”
  杨锐略显惊讶的接过来,问:“这就发表了?”
  “您不知道?”
  “我在西堡镇,所有的信件都要通过北京转寄,说不定耽搁了。”杨锐只是如此一说,更大的可能,是北京那边的收发工人也放假了,堆积如山的信件等着学生和老师们回去自取,没人在乎一串英文的信件是从哪里来的,对北大的收发室大爷来说,鬼画符的文字,人家也见得多了。
  弗兰奇信以为真的点头,笑道:“这么说来,我做了一件正确的事,恩,再次恭喜您,能够成为您的文章的首批见证者,我也是深感荣幸。当然,这不是说我看懂了,我不知道您的文章里写的是什么,但是,毕竟是《自然》(nature),我们看不懂也很自然(nature)。”
  说着,弗兰奇和韦尔斯都笑了起来。
  此时,两人的笑容还是真诚的,不管捷利康和华锐的关系是什么样的,对于杨锐这样的学者,捷利康永远都是敞开了大门欢迎的。
  两篇CNS顶级期刊,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如果说一篇CNS级的期刊是敲门砖的话,两篇CNS顶级期刊就是欢迎礼炮,它是成功无侥幸的最有力证明。
  有了这样两篇期刊,不管杨锐是去美国还是欧洲,都能够轻易的加入一流的实验室,若是愿意放低身段,想要加入顶级实验室也不困难。
  至于私营公司能够给出的条件就更好了。现在正是里根政策大行其道的时间,各家私营公司挥舞着钞票在各大院校和研究机构挖人,一名年薪3万的名校教授,只要点头,立刻就能拿到10万乃至20万美元的年薪,如果是哈佛之类的顶级名校,往往还有大把的股权和其他的有利条件。而在私营公司,稍微做出点成绩的学者,年薪百万美元,或者成为企业高层的不计其数。
  私营公司对学术的崇拜也在80年代达到了一个高峰,尤其是生物领域,学术骨干的存在就是一个公司存在的基础,没有人敢对高端学者等闲视之。
  这一时期,欧美特别是美国地区,在生物技术方面的成就也很令人惊叹的,往后看30年,主要工作完成于80年代的诺贝尔奖,很多都出自于私营公司。
  杨锐亦是笑的合不拢嘴,迅速翻开期刊,首先确定自己论文的名字和内容,发现的确是PCR无疑,已是兴奋的想要跳起来了。
  在杜邦即将发起诉讼之前,有这样一篇文章出笼,实在是给了他不小的底气。
  “容我先看一下。”杨锐说了一声,就低头重读起了自己的文章。
  作为顶级期刊,《自然》接受论文和发表的速度都算是快的,即使如此,相隔两三个月也是再正常不过了。哪怕是到了网络时代,这个速度其实也没有提高,区别只在于学者们可以通过期刊社的在线平台上传自己的文献,第一时间保证了论文的相关权益,但要想从在线平台上通过审核,继而发表成铅印,依旧耗时颇长。
  杨锐迫不及待的打开《自然》,也不去管其他人。
  王元胜与随后而来的李厂长接手了接待工作,几名中方干部通过翻译,与英国人随便的聊上几句,就好奇的问起了《自然》是什么之类的问题。
  弗兰奇毫不犹豫的帮杨锐一通海吹。
  反正吹牛不要钱,闲着也是闲着。
  西联厂的干部们却对英国人很是看重,他们虽然之前抵抗的声势浩大,但从内心里,洋大人的光环还是很强烈的。
  现在,弗兰奇认真的帮杨锐吹嘘,却让大家颇有怪异之感。
  好在杨锐很快就看完了新一期的《自然》,弗兰奇也就吹嘘对象重新放在了杨锐身上。
  一会儿,两名负责技术检查的英国人回来了。
  弗兰奇向众人告了个罪,几个人窝到一起开始商量。
  杨锐笑容满面的挥挥手,一个人攥着《自然》在那里傻乐。
  杨锐的大舅段华,突然莫名的产生了羞耻心。
  在世界著名期刊上发表了论文的侄子,怎么能在众人面前露出这样的表情呢?
  段华不由拉住杨锐,强行提醒他道:“英国人这边会不会有什么问题?你怎么就不管了。”
  “管呀,怎么能不管,就是现在用不着咱管不是。”杨锐拉着大舅的胳膊笑道:“您就别担心了,一会儿,有忙的时候。”
  “我们看那两个英国人在车间里转来转去的,还记了好几大页的东西,你说他们记了什么?”
  “记了什么都不重要,重点是咱们的产率上升了。咱们的产率比他们高,他们就只有学习的份。”
  “官司还没弄明白呢,谁管你的产率。”段华急不可耐。
  杨锐一愣,笑了,道:“您看还有人提官司的事吗?”
  “恩?”段华一想,又摇头道:“没人提,不代表官司结束了。”
  “咱们有钱了,官司就结束了。”杨锐轻声道:“捷利康托分红,是有目的的,咱们解决了资金问题,他们看无利可图,肯定是要放弃的。”
  段华狐疑的道:“你怎么知道。”
  “不能说。”杨锐做郑重状。他通过景存诚,再通过外交人员联络弗兰奇,等于是让弗兰奇做了自己的线人,这样的秘密关系,就不能轻易暴露了。大舅知道了最多满足一下好奇心,对弗兰奇造成不利影响的话,可就属于忘恩负义了。
  段华也没有追问,只道:“你可得确定了才好。”
  “我确定。”杨锐心道:杜邦的影响力再大,也不可能一个公司盯着我一个人吧,捷利康受其影响,顺手做点事情可能,但要是做的事不仅没用,还自身受损,坚持下去的可能就不大了。
  像是这样的公司,都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资产,私底下的利益输送即使有,数额也不会大。要是捷利康没有损失,还能坚持一段时间,现在,西捷工厂停工月余,杜邦负责此事的主管,是否能找补几百万美元给捷利康,杨锐深表怀疑。
  而且,杨锐也不在乎。
  大不了,西捷工厂就在自己手里继续生产好了。
  而这,显然是捷利康不乐意的。
  “叮叮”的铃声在众人头顶敲响。
  生产线末尾的工人变的忙碌起来,前端的班组长和质检员也挪动起来。
  弗兰奇来过这里,抬头道:“新的一批货生产出来了,去看看。”
  几个人移步到生产线的尾端,就见结晶后的辅酶Q10,正好被用铝合金的盘子托出来。
  “产量不错。”做技术的英国人看了眼电子称,在笔记本上做了个记录。
  接着,又是一托盘的辅酶Q10结晶,泛着橙黄色的光芒,从生产线的末端被拿了出来。
  英国人一呆,问:“怎么还有?”
  “新的工艺,产量增加了不少。”杨锐从另一边走过来,顺口回答。
  “什么工艺?”对方自然而然的提问。
  杨锐道:“催化剂。”
  “什么催化剂?”
  杨锐乐了:“您开玩笑吧。”
  弗兰奇使劲咳嗽一声:“杨锐,汉特的意思是,您如何确定的催化剂?”
  “我开发的。”杨锐毫不犹豫的揽工。
  “你开发的催化剂?你还会开发催化剂?”不由得韦尔斯这样问,催化剂是一个相当专业的领域,虽然听起来是生产辅酶Q10的催化剂,但实际上,催化剂更多的属于化学相关的技术,捷利康虽然是资产数百亿元的大公司,也没有涉足催化剂领域,若是有相关的需求,通常也都是外包出去的。
  杨锐要不是手里攥着一本《自然》,韦尔斯根本都懒得问。
  李章镇这时候站了出来,笑道:“杨锐先生开发的催化剂的产权是属于香港华锐公司的,捷利康若有兴趣,可以之后再交涉,现在的关键,应该还是西捷工厂吧。”
  弗兰奇早就相信了西捷工厂的产值了,现在更是有了理由,所以并不顺着李章镇的话做事,而是继续问:“催化剂的效果怎么样?”
  “百分之二十。”杨锐轻声回答。
  “怎么(what)!”弗兰奇发出一个惊叹词,但语调是从高到低的。